赛富能科技:以自供电技术赋能电解铝行业,开启绿色智造新时代
2025-06-29 10:08:07

引言:电解铝行业的痛点与赛富能的破局之道

    电解铝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典型行业,长期面临能耗高、安全隐患大、运维成本高等挑战。一座年产40万吨的电解铝厂,年耗电量高达50亿千瓦时,单次漏槽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万元,更可能引发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传统的人工巡检和有线监测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且难以实时捕捉设备异常。如何实现高效、安全、低碳的电解铝生产,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赛富能科技凭借源自航天科技的静态热电转换技术,推出自供电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结合三维数字孪生平台与AI算法,为电解铝行业打造了一套“无源化部署、智能化预警、数字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已在中国铝业、山东魏桥等头部企业规模化应用,成功将电解槽寿命延长15%,年产能提升0.5%-5%,单厂年节约运维成本超千万元,成为电解铝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案例。

一、自供电技术:从航天科技到工业监测的革命性突破

01  静态热电转换技术的科学原理

    赛富能的核心技术源于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当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存在温差时,载流子(电子或空穴)会从高温端向低温端迁移,从而产生电势差。基于此原理,赛富能研发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器可直接从电解槽表面温差中获取能量,无需外接电源或电池,实现“热能→电能→数据”的全闭环。

    其技术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 高精度材料设计:采用纳米复合热电材料(如 SiC/BiSbTe),热电优值(ZT)达1.82(773K),转换效率达11.3%,较传统材料提升 50%以上;

- 无源化部署:突破传统传感器依赖布线和电池的局限,10 年以上免维护,IP68防护等级适应电解车间高温、强腐蚀环境;

-高频数据采集:每分钟1次温度采样,数据密度较人工巡检提升1440倍,为AI模型提供充足训练样本。

02  与电解铝行业的精准适配

    电解铝生产依赖电解槽这一核心设备,其内部温度需严格控制在920-960℃。槽壳散热孔、阴极钢棒等关键部位若出现局部过热(温差超±2℃),可能引发漏槽事故。传统热电偶需敷设电缆,施工成本占部署总成本的90%,且高温环境易导致线缆老化。赛富能的六通道无线点阵式温度传感器通过磁吸结构快速安装于槽体表面,以自供电方式实现多点位同步监测,彻底解决布线难题。

二、安装与运营:便捷、智能、可扩展的工业物联体系

 01  极简部署,效率提升 90%

- 1分钟安装:传感器采用磁吸或绑扎固定,单点部署时间从传统方案的数小时缩短至1分钟;

- 0布线成本:无线通信(4G/5G/LoRa)替代线缆,单厂10万个测点可节省布线费用超亿元;

- 0维护负担:自供电设计规避电池更换,运维成本降低90%。

02  智能化预警与数字孪生

系统通过三维数字孪生平台构建电解槽虚拟模型,实时映射槽体温度场分布,并结合 AI 算法预测漏槽风险:

- 智能诊断:基于历史数据和机理模型(如热传导方程),提前 12小时预警异常温升,准确率超 95%;

- 工艺优化:动态调整电流密度和极距参数,使电解槽寿命延长 15%,电流效率提升 0.5%-5%;

- 远程管控:支持 Web 端和移动端实时查看数据,减少人工巡检频次80%。

三、综合效益:节能、安全、降碳的三重跃升

01  节能降耗:从“电老虎”到“能效标杆”

- 减少事故能耗:单次漏槽事故需重启电解槽,耗电超200万千瓦时,赛富能方案可降低事故率 70%,年节电超千万千瓦时;

- 优化工艺能耗:通过温度均衡控制,吨铝直流电耗降低200-300kWh,以40万吨产能计算,年节电达1亿千瓦时;

- 降低运维能耗:无线化部署减少施工能耗 90%,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降低 60%。

02  安全生产:守护“高温熔炉”的零事故目标

- 风险预警:系统可识别 0.1℃的微小温差变化,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避免高温铝液(960℃)泄漏引发的爆炸风险;

- 人员保障:减少人工靠近高温槽体的频次,工伤事故率下降 90%;

- 设备保护:实时监测阴极钢棒腐蚀状态,避免因设备老化导致的非计划停产。

03  双碳贡献:绿色制造的“隐形冠军”

- 直接减碳:单厂年节电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CO₂ 排放7.9万吨(按0.79kg/kWh计算);

- 循环利用:电解槽寿命延长15%,减少废槽内衬(含氟化物)处置量 20 万吨/年;

- 标准引领:方案入选《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行业年减排潜力超百万吨 CO₂ 。

四、技术延伸:赛富能的“热电宇宙”与未来蓝图

电解铝仅是赛富能技术版图的一角。其静态热电生态已覆盖核电、石化、燃气等十大行业,并在多个领域展现颠覆性潜力:

- 余热发电:利用冶金、化工行业 300℃以下低温余热,模块化电源系统可实现5年内回本;

- 新型核电:为小型堆设计自供电监测系统,助力第四代核电站安全性提升;

- 太空能源:借鉴火星车核电池技术,开发深空探测器长效自供电方案。

未来,赛富能计划将热电转换效率提升至 25%,并构建“热电-储能-AI”的能源互网,目标替代全球 10%的工业传感器市场,年减排CO₂ 超1亿吨。

结语:以科技之力,重塑工业能源的未来

赛富能用一场静默的“热电革命”,证明了工业监测可以从高成本、高风险的“负担”,转化为高效、绿色的“价值引擎”。在电解铝行业的成功,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对“双碳”战略的深刻践行。

当每一度废热被转化为数据,每一处风险被预判于未然,赛富能正以创新之力,推动中国制造向“智造”与“绿造”的跨越。

“无线激发无限可能”——这不仅是赛富能的愿景,更是工业未来已来的信号。

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